五月左右,一直想起以前媽媽常買台南肉粿給我當早餐,其實想不想吃肉粿不是重點,而是回想著以前母親細心照顧我們的情景,當我們每天起床後,媽媽準備的愛心早餐就已經放在桌上。
台南特有種肉粿,煎到表面金黃微酥,一定要加蛋,再淋上醬汁,再撒上香菜,我另外還記得當時還吃到蒜泥醬款的淋醬。
在所有成品完成後,吃的當下是多麼的感動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我從「台灣1001個故事」節目中看到製作肉粿的畫面,從中猜著大概需要哪些材料,再加上以前嘗過的味蕾記憶,東調西調就這樣調整並刻畫出屬於自己印象中的味道和口感。
台灣1001個故事:
非凡大探索:
在經過幾次粉漿製作上的失敗,水太多包餡時不容易定型,水太少則太硬,水溫度不夠不易黏稠,水溫過高又易結塊。
如果只是純米漿,口感會較黏,要加地瓜粉,口感才會Q。
台南肉粿分南北兩派,各家作法也不一樣,也各有特色。從影片裡,看到兩種包餡方式,一個是把炒好的肉臊像包肉圓一樣,把肉臊包進彈性適中的粉漿糊裡。另一個方式就是炒好的肉臊加水煮滾後立刻沖進做好的米漿中,然後迅速攪拌成的肉粿粉漿糊基底,直接把肉臊和米漿混合。
醬汁方面,我用上次自製的茄汁鯖魚和少許肉臊,加上一點醬油膏、糖、水後,再加入太白粉水來勾芡。
———
想要了解更多台南特有種肉粿,可以閱讀以下福熊老師的文章,他介紹的很仔細,我讀完後也學到不少呢!
上集:https://smiletaiwan.cw.com.tw/amp/article/3125
下集:https://smiletaiwan.cw.com.tw/amp/article/3195
———